文|安青海越互赢
编辑|9527喵咕君
今年的暑期档可谓“大腕云集的贺岁季”,许多院线影片都给观众带来了惊喜。大鹏导演的《长安的荔枝》便势如破竹,口碑和票房双丰收,甚至超越了剧版的表现。然而,纵使如此,国产电影整体的质量仍显参差不齐,许多影片明明挂上了明星的标签,却未能经得起细致打磨,内容平庸,让人失望。
展开剩余84%其中,姜文自导自演的电影《你行!你上!》一度被寄予厚望,然而上映后却票房惨淡,仅收获6000万,口碑更是一片崩塌。评论区充斥着“剧情薄弱、营销过头、演技尴尬,除了马丽之外没啥亮点”的质疑和嘲讽。许多人开始质疑,失去了沈腾加持的马丽,是否真如她的演技一样,已经“掉价”到连票房号召力都保不住?
电影的主线围绕“郎国任与儿子朗朗”的亲情关系展开,但在喜剧与亲情之间始终没能找到平衡。节奏忽快忽慢,关键情节断裂无序。父子间的深情对话突然被插入强行的喜剧桥段,似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拼凑在一起,让观众难以入戏。常常听到观众吐槽,“剧情片段无逻辑”,“情感转折突兀”。
尽管电影宣称是“喜剧家庭片”,但笑点极为乏力,有些桥段甚至显得刻意生硬,缺乏真实感。而姜文口中的东北话,更是让人出戏。他的东北方言发音显得格外生硬不自然,反而让原本应该有温度的文戏显得尴尬无比。东北观众的反馈更为直接,“东北观众都听不下去”,“桥段像是在为了笑而笑”,这些话成为电影的集体槽点。
除了主角郎国任和儿子的父子戏外,其他角色基本都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存在的工具人,尤其是马丽扮演的母亲角色。她的表现完全缺乏情感的厚度,所呈现出的笑料也基本依赖“冲突笑”,人物形象空洞,毫无立场。她的角色看似很重要,但实际上只是为了制造一些莫名其妙的笑点,而人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塑造。整个电影的台词设定也让东北话成为了一种笑料工具,但却完全没有调动起笑感,反而让人感到违和和尴尬。
总的来说,《你行!你上!》错把喜剧当做了电影的主业,剧情成了配角。两者的表现都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,结果导致电影节奏杂乱无章,毫无记忆点。遗憾的是海越互赢,马丽似乎在这部电影中,成为了最大的不幸受害者。
马丽和沈腾的“沈马组合”曾是中国喜剧界的黄金搭档,两人的默契配合让无数观众捧腹。但自从她独立出演后,她试图通过硬朗的东北话和高亢的嗓音来制造喜剧效果,结果却适得其反。虽然马丽是东北人,但她在剧中的东北话却给人一种“装作东北”的感觉,既不自然,也没有趣味性,反而让人感觉生硬做作,失去了最初的喜剧魅力。
在电影里,她饰演的母亲角色更多的是为了制造父母之间的冲突笑点,而并非着力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。随着剧情推进,马丽的角色几乎成了“吵一吵就完事”的存在,缺乏真实的情感和生活感。尽管马丽的演技不容小觑,但在《你行!你上!》这部影片里,她似乎完全被拖后腿了。
马丽曾凭借《第二十条》与张艺谋合作,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虽然这部作品更多的依赖于沈腾和张艺谋的影响力,但她的演技也逐渐获得了认可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她的剧本眼光就足够精准。尽管《第二十条》为她带来了巨大的知名度,但她选择的后续作品却明显出现了问题。
马丽主演的《水饺皇后》被看作是她的一次突破,她尝试摆脱喜剧角色的束缚,转型为温婉的女主角,表现出一种克制而内敛的演绎风格。尽管这部作品口碑相对较好,但票房却平平,并未带来她事业上的质变。这部影片标志着马丽脱离沈腾后的第一次单挑“大女主题材”,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。虽然影片背后有不少制作资源,但其表现却不尽如人意。
近年来,马丽的片酬和宣传资源虽不错,她能获得的剧本和平台也不少,但观众对她的质疑声却越来越多。一部分观众仍在怀念她和沈腾搭档时的默契和爆笑场面,但她似乎对这种银幕搭档的认同感并不高。即使是在《水饺皇后》的路演中,马丽也因与沈腾的搭档时期被粉丝的困扰所困扰,情绪崩溃流下眼泪。
然而,面对现实的市场环境和观众的反应,马丽未能摆脱“东北喜剧女王”的标签,电影选择上的失误、风格上的单一使得她陷入了“烂片大王”的困境。对于未来,如果她想要打破这种困境,逆风翻盘,她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剧本、定位、合作及创作路径上的选择,只有这样,她才能从迷茫中走出来,实现真正的二次爆发。
发布于:福建省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